《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于近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电梯主要部件报废的国家标准。
现在的新标准规定了“安全保护装置、紧急救援装置、井道安全门和活板门、驱动主机、轿厢、层门和轿门、电气控制装置”等共13项对电梯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的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标准明确将机械的损伤(如开裂、变形)、非正常磨损、锈蚀、材料老化、电气故障、电气元件破损等6种影响安全运行的失效或潜在失效模式作为部件的报废技术条件,为存在风险隐患需要报废部件提供了技术依据。通过对存在失效或潜在失效风险的主要部件进行报废来推进电梯整机的更新改造,有利于提高电梯设备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
制动器作为电梯的关键部件,会因电磁线圈铁芯动作的异常,导致制动器出现卡阻的现象,容易导致电梯溜车、墩底、冲顶等严重安全事故。此次标准把“制动器电磁线圈铁芯动作异常,出现卡阻现象”作为制动器报废技术条件之一,将大大地减低此类风险。
悬挂钢丝绳作为电梯的曳引和承载部件,承载着轿厢与载荷和对重的重量,以及实现曳引驱动。悬挂钢丝绳变形或损伤不仅会导致钢丝绳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加速钢丝绳的损坏,还会对曳引轮和滑轮造成异常损伤并加速损坏。标准把“钢丝绳出现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或弯折”作为曳引钢丝绳和液压电梯悬挂钢丝绳报废技术条件之一,将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
另外,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弥补了电梯主要部件报废缺乏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空白,为电梯服务过程中的主要部件报废提供技术依据,也为政府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对在用电梯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二、将加快推进在用电梯,特别是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提升在用电梯的安全性能,保障了乘用人员的安全。三、兼顾了公共安全与资源节约。
目前,国家标准委还在加快推进《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主要部件的报废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研制,进一步完善电梯产品的报废国家标准体系。报废体系的健全,将加速电梯后市场的繁荣和电梯产业的产业调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