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使用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上仍存在差距,现实中不少企业在电梯使用管理中不重视安全,或多或少存在着未落实管理机构,未落实责任人员,未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设备未登记注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未按要求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不按时申报年检等问题。有不少企业还认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是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事情。
2、电梯维修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不及时,不符合维修规程,维修人员未经认证,不合格维修仍然存在。
3、电梯乘客的使用安全知识,也相对缺乏。
以苏州市为例,苏州市电梯数量近年来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截至7月底,共有电梯3442台,其中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362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开展“非法违反规则”和隐藏的治理、电梯安全水平稳定的作为一个整体。但随着电梯保有量、使用量大幅增长,电梯使用管理者安全责任主体落实不够明确、部分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乘客安全乘梯意识不强、检验不及时、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问题进日益凸显,特别是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电梯长时段、大客流、高负荷的使用,给乘客安全带来更大的风险,无论是发生电梯事故或者出现电梯故障,都已成为舆论的焦点。
二、电梯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1.一些电梯用户责任感和安全观念薄弱。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他们总是强调低成本投资,违反专用设备的法律法规,使用劣质电梯设备。
2、第二部分,使用电梯单位未能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偏低,有法定代表人认为安全管理机构不直接设立效益部门、安全保卫部门。TY管理人员是随机分配的,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创始人的新民营企业。
3、(三)部分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和改造不向质监部门告知,未经检验检测机构安全检验合格即投入使用。
4、电梯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上岗,违规操作电梯。目前,司炉工持证上岗率比较高,而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不容乐观,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认为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比较直观,简单易学,操作人员无须培训即可上岗,因此无证上岗和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特种设备事故苗头经常发生。
5、一些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机构和检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履行应有的责任。一些安全监督机构没有严格监督,有些没有调查和处理非法活动,有些机构没有收到安全监督资金,因此必须承担惩罚责任。检查机构不按照区域覆盖原则对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努力放行小”,定检率不能满足要求;有的发现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不及时向安全监督机构报告;有的设备不符合规定,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严格,检验、检验质量不高。
6.部分监管人员业务不精。经过体制改革,特种设备的监督机构和监督员数量迅速增加。虽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特种装备检验人员的基本知识培训,但专业设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专业的。原工商部门新增人员对质量监督业务,尤其是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业务比较陌生,还远远没有熟练地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7.7.电梯维护费用不足。在20世纪80年代,电梯开始进入中国。根据20年的寿命计算,中国已进入电梯的老化期,但电梯的使用寿命没有明确的规定。电梯的运营和维护需要相应的费用支持,目前电梯物业管理费低,没有专项资金,很难保证电梯日常费用和改造维修更新费用,尤其是当物业公司需要更换大零件时,电梯运行状况不佳或电梯故障大。物业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电梯安全将面临考验。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明晰电梯安全各方责任,着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等单位各负其责,社会监督支持的电梯安全工作格局,努力形成监管机制完善、安全措施到位、应急救援及时、问题解决有效的电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全省电梯安全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或故障。
以河北为例,下面给小编辑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电梯安全监控模式?
从石家庄质监局获悉,今年石家庄质监局将推广新华区电梯网格化监管试点经验,明确将小区业主代表纳入电梯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推出物业单位、维保单位、检验机构、监察机构、基层特种设备安全员和业主代表“六位一体”的电梯安全监管新模式。
据了解,石家庄质监局“六位一体”电梯安全监管新模式要求,物业管理单位每天对所管理的电梯进行日常巡视,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组http://www.sydxg.com/tdyl2014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制定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电梯困人时立即联系电梯维保人员,及时安抚和营救被困人员;监督并配合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
维保单位要按照郑州2014月、季度、半年、年度维保的基本项目和要求进行维保工作,确保责任区内的电梯安全运行;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针对本单位维保的电梯进行一次应急演练;设立24小时维保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及时实施现场救援(市区内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每年对电梯进行至少1次自行检查。
检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电梯检验检查工作;电梯检查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发布检验结果和结论;电梯检查人员在进行检查工作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通知使用专用设备的单位,并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质监部门监管人员要对辖区电梯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障电梯合法使用;对辖区内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行为进行监督抽查,保障电梯维保作业质量;组织有关方面及时消除所发现的电梯隐患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当地政府;受理辖区内群众关于电梯安全问题的举报投诉并进行核实,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或报告。
当地政府基层安全员要积极宣传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相关知识,并督促相关单位贯彻执行;对辖区的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建立日常巡查档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并对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确认;定期报告辖区内电梯等特种设备新增、转移、检验、停用、报废等变化情况,建立并及时更新特种设备台账等。
业主代表应及时了解责任区内电梯的安全运行状况,及时向有关责任方反映问题,监督电梯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提醒业主使用电梯。正确的。
该模式构建了“网格化”式的电梯安全监管,实现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的监管机制,为电梯安全监管打好基础,从根本上提高了电梯安全监管的整体水平。